一座城就是一部有声书。作为东部沿海大省,江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。央广网江苏频道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《在这里,听懂江苏》,聚焦经济、文化、生态等领域,通过有声海报、动态视频海报,多角度、多层次记录江苏的独特魅力;通过有故事、有温度的声音,讲述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。
央广网淮安6月24日消息 盐,从历史的沉淀中走来,与人类相生相伴。这个微小而平凡的晶体,不仅仅是日常调味品,更是化学工业、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基础原料。在越来越注重安全与健康的今天,如何在“变与不变”中,守护好老百姓的“盐罐子”?近日,央广网记者走进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苏盐井神”),寻找藏在“盐”里面的新质生产力。
变:数智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
食用盐、工业盐、纯碱、元明粉、氯化钙……记者在苏盐井神看到了各类用途的盐产品。作为百味之首、化工之母的盐,如今成为百姓衣食住行的一部分,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。
苏盐井神公司党委委员、常务副总经理丁光旭介绍,苏盐井神拥有8个大中型井矿盐采矿权,公司年总产量超800万吨。作为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,生产的“淮盐”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,年产销食盐150万吨,保障了江苏及周边省份数亿人食盐安全稳定供应。
数字时代,智能当先,作为传统行业,智造升级势在必行。走进苏盐井神二分公司食盐生产基地,整洁明亮的无菌包装车间内,多条全自动包装食盐生产线正有序运转,从原料气力输送至生产线,加碘、小包分装、称重、喷码、溯源、装袋……通过一系列的全机械化操作,不同包装的食用盐产品陆续产出。
“车间产品包括平袋经济型产品,及立袋、盒装、罐装等高中端产品,我们具备满足不同消费者食盐需求的能力。作为智能化车间,通过自动化生产管理DCS/APC系统,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;生产线运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AI技术,实现产品质量的智能控制。”苏盐井神二分公司高中端食盐分装车间副主任宗辉告诉记者。
近年来,苏盐井神累计投入超2.8亿元用于“智改数转网联”建设,形成质量精准追溯、数字基础设施集成、先进过程控制等数十个典型应用场景的数智化平台,涵盖供应链、生产、安全、仓储物流、能源管控、设备管理、质量控制等方面。2023年12月,苏盐井神公司成功入选“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”。
不变:循环经济迸发绿色生产力
走进苏盐井神生产数据管控中心,一张电子大屏映入眼帘,各类生产数据实时更新,用电量、蒸发量、用卤量、产量等一目了然。作为传统制盐企业,苏盐井神在改变传统生产模式,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,绿色作为生产的底色,是一直不变的目标。
“通过该平台我们实现了苏盐井神循环经济的汽、电、卤、水和工艺物料的集中管理以及实时可视调度。”苏盐井神一分公司党委委员、副经理胡金荣介绍,盐钙联产装置是“盐—碱—钙”循环经济的重要生产节点,采用机械热压缩生产工艺,自主研发了“井下循环制碱”生产工艺,成功解决了制碱行业钙液碱渣的难题。
岩盐水溶法充填开采技术、井下循环制碱技术、连通井盐穴储气新技术……近年来,苏盐井神深入推进新能源及盐腔储气储能、储氢储氦储碳等领域应用技术研究,加强“绿色、天然、健康”、功能型、场景化食盐新品和盐生活品研发,打造全国盐及盐化工产业和盐腔储能产业技术创新重要策源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做精做优地上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同时,苏盐井神将发展眼光注入地下,利用盐矿开采后形成的溶腔资源,全力构建“盐+储能”产业新格局,着力打造循环经济新增长极。2023年,与中石油储气库公司共同建设的张兴储气库项目,先导工程成功注气545.62万方,取得一注一排连通井原创技术工程化应用重大成果,实现了储气库从0至1的突破。
丁光旭表示,未来,苏盐井神将继续优化完善盐碱钙循环经济产业,持续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推动盐穴储气、储油、压缩空气储能等综合开发利用,进一步做强做大盐穴储油储气储能产业链。
工业向“新” 助力淮安高质量发展
作为在淮安“土生土长”的老企业,2023年苏盐井神应税开票销售首次突破百亿元,累计生产、销售盐及盐化产品约860万吨,同比增长约30万吨,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,荣膺“中国上市公司成长百强”企业、“亚洲质量卓越奖”等。
淮安把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,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去年,淮安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2户,为历年最多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2.8个百分点,有效发明专利量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增长26.6%,增幅均居全省前四。据悉,今年以来淮安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、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。1—4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投资、工业开票、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了35.2%、16.6%和32.5%,增幅均居全省第一,工业增加值增长11.8%,全省第二。
淮安市工信局副局长彭雪介绍,从产业看,淮安市重点打造的“7+3”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撑作用明显,1—4月份实现产值1305亿元,占全市工业比重78%;从项目看,在建50亿元项目28个、百亿级产业项目达12个,其中首期竣工投产9个,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。
彭雪表示,下一步淮安将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引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聚焦先进制造业、科技创新、交通枢纽、绿色生态和营商环境,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,争当江苏打造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”的生力军。